减少犯罪回报措施的理论基础是“理性抉择理论”,当犯罪回报小于甚至等于犯罪困难与所担风险时,犯罪分子就有可能选择放弃犯罪。①转移目标。目标加固可以增强人的直接安全感,但鉴于加固成本昂贵,从审美角度亦不太受人欢迎,且将人长期置于各类屏体保护下也会产生不良心理影响,因此,在可以的情况下将可能的犯罪目标物转移可使情境预防更为经济、有效。有效转移的措施很多,但其基点都是减少目标物的外显、减少可能的犯罪所得,从而减弱行为诱惑力。如:现金交易的中心结算、发行自身价值较小的代用卷和代用卡、大量使用磁卡电话等。事实证明,转移目标对于预防盗窃和抢劫案件具有积极意义。②目标无价值。转移目标措施更为经济、有效,但有的场合下出于工作、公众需要(如银行、自动取款机内的现金)或自身特点(如配戴的首饰、饲养的宠物)而不适于转移,一个替代措施就是降低目标被侵占后的价值,即通过印记、标刻等手段设计财物个性特征,使目标被侵占后丧失使用价值或减少交换价值,从而减少犯罪所得,使犯罪人入不敷出,放弃犯罪。“财物辨别”是这类措施的主要方法,包括财产标记、车辆机件注册标记、汽车音响识别号、动物烙印等。③减少诱惑,如贵重物品秘密保管。
(三)增加犯罪的风险
①正式监控,包括警察巡逻和闭路电视系统。警察巡逻被视为最有效的正式监控,因为警察经过专业训练能及时发现犯罪并有效制止,而且警察身份代表了国家暴力机器的权威,对犯罪分子有极强的威慑作用,也增强了公民的安全感。闭路电视系统对犯罪预防也是有效的。而要使该系统作用充分发挥则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保证监控的有效性、连续性及图像的清晰度,并且要不断更新、维修装置,防止监控技术滞后于犯罪手段;二是,要进行经常的、广泛的宣传,使犯罪分子意识到闭路电视系统的存在与效果,一般都在安装场所帖有警示语“闭路电视正在运行中”。②职业监控。有些机构和场所不适宜进行正规监视或没有必要雇佣专门的监视人员,这时,工作人员可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进行适当注意,通过非正式监控减少犯罪机会,预防犯罪。监控主体主要包括停车场看守员、公寓管理员、其他公共设施管理员等。③居民巡逻与邻里守望。居民巡逻是由居民进行的邻里巡逻,尽管缺乏赋予的处置手段,但特有的优越性使其成为警察巡逻的有效补充。邻里守望也称邻里监视,是一定社区的居民联合起来,形成相互监控的体系,最基本是:要求参加者户内、外活动时保持警觉,时时留意,发现可疑人、可疑情况及时向警察报告,或当邻居不在照看一下房子,也可以在征得警察和地方居民同意的前提下组织进行社区巡逻。邻里守望改善了邻里关系,调动了社区居民预防犯罪的积极性、增强了反犯罪的信心,也改善了警民关系、减轻了警察工作压力、提高了警察战斗力。澳大利亚于1982年开始实行邻里联防计划,取得了显着效果,盗窃案平均下降30%,而犯罪总数也下降了81%。
(四)环境设计和管理
环境呈现的状态可以起到鼓励或抑制犯罪的作用。美国学者提出防卫空间这一概念。他认为防卫空间应包括四要素:区域性、自然监视、形象和周围环境。区域性是指土地和建筑物所有者和居住者对所属区域进行有效地管理;自然监视即通过建筑环境设计便于对本地区进行监控,比如营造视野开阔的门厅和窗子、避免栽种和设置过高而不能透视的屏障物等;形象追求一种安全不易侵犯、便于邻里联系与照看的社区感官和印象;周围环境则进一步要求邻近社区的互动关系,主张把居民区设置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犯罪区中,通过安全屏障与外界隔离。环境管理,它的提出很大程度上基于这样一个前提:某些地区往往由于给人一种疏于管理的印象而导致遭受犯罪侵犯,他们的不设防鼓励了犯罪行为。因此,清除乱涂乱画及其他财产被破坏的迹象、保持街道的清洁、及时修剪篱笆和树木都可以营造健康、文明、有序的环境,控制犯罪的大环境。
三、加强情景预防的研究和应用
传统的社会预防,诸如就业政策、教育政策、家庭政策等,强调的是社会的完善,但各种政策有其自身的价值取向,有的并不以减少犯罪为目的。而新兴的心理预防则强调了人的完善,二者都强调了一种完美的极至状态,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杜绝犯罪,但又不免失于理想而欠缺现实可操作性。司法预防在预防犯罪中的作用应是无可替代的,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作用也有限。情景预防素以简易、实用、有效着称。该策略只需在城建规划与日常生活管理过程中进行适当注意,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与明显的微观效应;该策略的实施无需要投入过多专业人力与国家财政资源,符合预防犯罪的“成本--效益”原理;公民的广泛主动参与,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使预防更为全面、有力,同时,也增强了公民的社会归属感。当然情景预防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是对各种犯罪都有效,诸如伤害等犯罪,但据统计约有70%的案件有预防效果。因此,在我国当前经济、文化的大环境里,传统的各项预防措施显有脱节之处,开展情景预防策略的尝试是必要的。
英国学者所倡导的情景预防,与我国所推行的安防措施在形式上是一致的。综合治理是我国当前犯罪预防的基本模式,它强调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其中对安全防范措施(人防、技防、物防)有明确要求。近几年来在平安建设中,各地党委政府大力开展技防乡镇、技防村、技防一条街和社会面监控系统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在预防犯罪上显示出越来越明显效果。但与情景预防相比存在着差异和自身的不足。一是缺乏理论的指导,使安防工作在整个预防犯罪中的地位不明显。二是缺乏系统的研究,设计的目标比较空洞,对为什么防、防什么研究不够,工作视野不宽。工作中就技防论技防,对技防工作在预防犯罪中的作用实证研究不够。三是在方法上缺乏整体性。安全防范工作往往注重技术的层面,如何从增加犯罪困难、减少犯罪回报、增加犯罪风险和环境设计、管理等整体去研究不够。四是缺乏科学性。安防工作还是按照行政命令来运作,如何针对犯罪具体情景来设计和部署,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实际工作中,容易一拥而上、大呼隆。因此,用科学理论系统地指导安防工作非常有必要。当前主要注意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充分认识安防工作在预防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预防、司法预防和情景预防都是重要的预防犯罪工作,三者是并列的且国际上研究的重心开始向情景预防倾斜。但从我国安防工作现状看,缺少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研究,有的认为可有可无,有的仅把它作为公安部门的一项技术工作看待。开展综合治理,有效地预防犯罪,应借鉴国际上实行的情景预防策略,将安防工作纳入平安建设大局,纳入政府的规划之中,各系统、各部门齐抓共管,在城市建设、小城镇规划、房屋建设、小区改造等具体工作中统筹考虑,同规划、同建设。公安机关作为预防、打击犯罪的主要部门,更应学习、借鉴情景预防的方法,将安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从全局的、长远的、战略的角度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工作力度,为安防工作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是要加强对安防工作系统性、整体性研究。从目前安防工作现状看,安防工作目的性不强,没有纳入预防犯罪的整体系统中去考虑,对容易产生犯罪的情景缺少研究,就技防论技防,侧重于技术防范和技术层面的东西,与犯罪形态、犯罪产生条件、目的物等关系相隔离,效果不明显,重点不突出。针对存在的问题,根据情景预防理论应做好以下工作。①要加强对安防中预防犯罪的情景分析,对犯罪的时空、机会、条件等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人在什么情景下最容易犯罪”,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人防、技防、物防的具体计划。②针对某些特定的犯罪设计出一种较为系统的规划和方案。当前主要对两抢、入室盗窃、盗窃机动车等案件进行研究,提出具体的方案,通过设计、管理、调整,增加犯罪难度,加大犯罪成本,以遏制这几类多发性案件蔓延势头。③对设计方案和安防实施进行实证调查和评估,注意投入与产出。
【想第一时间了解安防行业的重磅新闻吗?请立即关注中安网官方微信(微信号:cpscomcn)——安防行业第一人气微信,万千精彩,千万不要错过!!!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24小时阅读排行
本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