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同规模的机场来说,若能在产品品牌及系统上找到合理的搭配,以机场的行业地位,都应该有良好的系统效益,但现实并非如此。“重硬轻软,系统效益薄弱”是众多行业人士对机场安防的看法。
究其原因,首先是建设方与使用方二者剥离的现状。目前机场安防建设的话语权并非掌握在机场运营管理者的手中,尤其是新建机场的安防建设,民航局居于主导地位。而作为统领角色的民航局,多是从监管角度出发,要求机场设置视频监控、门禁、周界、防盗报警系统,至于安防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如何联动、如何配合,统领者的民航局显然无法有深入的体会。
而后来到机场安防的主要角色——厂商。在厂商纷纷提出行业解决方案的今天,厂商若能深入机场业务,深层次的提出配套的解决方案,也能提升机场安防系统效益。但厂商站在自身的利益角度上,多只是宣传自己的产品,难以跳出利益圈子,全局看待系统整体发展。首都机场航空保安业务部经理吕海峰谈到:“厂家更多的是提供维保,而如何让厂家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让厂家帮助用户调整和完善,在这方面上厂家和用户双方的契合度并不高。”
超脱一己之见的厂商难寻,要达到良好的集成效益,还是需要站在第三方立场,具备优秀的设计研发力量的集成角色。但谈到机场,众人想起的大多是几个精于机场业务的厂家,而集成商的角色在机场这一领域中并不为人所熟悉。笔者梳理机场的安防建设流程时发现,机场的安防系统设计基本由设计院完成,集成商在机场中更多的是扮演一个工程商的角色。而设计院在弱电安防这块不太深入,因此基于机场实际运营中的人流变化、突发事件等问题,安防系统要如何加以配合设置,设计院能力有所不及。
建设方与使用方不同、厂商与用户不对接、设计院与用户不熟悉,机场安防建设过程中多处剥离,因此尽管机场位于安防高端,却未能有良好的系统效益。
紧扣运营管控,深度调整
机场安防本身的系统效益未能很好的发挥,对于安防系统的要求却越来越高。2008年国家出台《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保卫设施建设标准(MH/T7003-95)》,年客流量100万以上的机场都要在周界加入入侵报警技术,现在可说是所有机场都要求采用先进的报警系统。视频监控也要求越来越大的密度,甚至是全覆盖,网络监控的发展,也让越来越多的机场开始逐步采用数字化的IP网络结构。此外近来无论是新建还是扩建项目的机场,面积都非常大。比如昆明T3项目50万平米、深圳40万平米、重庆50万平米。基础设施结构庞大相应的也要求设置大规模的安防系统。种种变化之下,安防系统的整体效益问题亦越来越突出。
与机场运营紧密结合
所谓安防的整体效益,对于机场运营方来说,关注的是安防系统怎样能够更好地保证机场的正常运行。“泰科有为机场专门定制的机场软件版本。针对机场运营,门禁的逻辑设置已经跟机场的管理应用相结合,包括读卡器的权限设置,包括针对关口通行特点的门禁设置。” 泰科安防设备亚太区产品经理沈涛指出。其实对于机场这一特殊环境来说,定制化的需求无处不在,厂家要在机场业务上获得长足发展,都必须思考产品要如何能够更好的与机场的运营相结合。
“机场的运营管理者希望安防系统可以针对具体的事件,如周界有人闯入等,安防管理者一可以得到报警信息,二得知报警的具体位置,三可分析是否为真实的报警,四可以对事件进行后续跟踪或处理。” 西门子楼宇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解决方案经理机场石化行业垂直市场经理张泳指出,“机场运营管理者是基于一个事件去考虑安防的设备、子系统以及集成平台应该如何去构建和运行。”
未来哪些技术能够在机场安防中获得青睐,亦要看其是否能够找到和机场业务结合的契机。据了解,智能分析在机场安防中目前还处于概念阶段,未能广泛投入实际应用,目前在人脸识别、人流统计方面有初步的应用。
近年来,各机场已经普遍采用数字化技术,当数字化以后,机场解决方案或成典型的物联网系统。据首都机场航空保安业务部经理吕海峰介绍:“民航局、公安局提出新一代物联网的机场安防发展方向。弱电安防技术把感应器和网络连在一起形成物联网。前端通过红外、指纹等各种传感器感知前端信息,监控系统的前端摄像头拾取相应的音视频,包括门禁、防盗报警等,还原成整个视频、图像、信号,通过智能化软件控制平台在后台进行整合。从更多的维度感应前端流程的变化,比如温度、湿度、人群、压力、体感等信号都可感知,从而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 机场安防系统可说是加载在运营流程的管控系统之中,根据物流发展而来的物联网,对于机场的运行效率来说大有卑益。
【想第一时间了解安防行业的重磅新闻吗?请立即关注中安网官方微信(微信号:cpscomcn)——安防行业第一人气微信,万千精彩,千万不要错过!!!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24小时阅读排行
本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