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根据国家电网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用电需求将达到7.7万亿千瓦时,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6亿千瓦左右。为满足未来持续增长的电力需求,未来五年将建成5000座左右的智能变电站,2016年-2020年,我国还将建设7700座左右的智能变电站。
趋势与造势
众所周知,高清相对于标清而言,较好解决了看得清细节的问题,但是,由于技术成熟度、兼容性、性价比等诸多因素,导致工程商以及终端用户群,近两年,对此反应平平,一直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仍然只是停留高清的概念上,而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物联网等相关政策概念的引导促进,高清摄像机价格逐渐平民化,面向不同行业的高清应用解决方案也逐渐多样化,同时,辅以已经较为完善的IP网络通信硬资源,高清逐渐从概念阶段进入发展阶段,准确的讲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发展趋势。
趋势引领市场,已经日益竞争白热化的安防厂商,均想抓住这次高清机遇,来发展自己,在日益泛滥的安防市场中实现质的飞跃,在模拟时代或者说数模时代,安防厂商依据广电CCTV标准,有的擅长于前端摄像机,有的擅长于做DVR,有的擅长于做软件平台,各自为政,彼此兼容,造就了一大批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的厂商、工程商、方案提供商等。但是,进入高清时代,由于国内没有严格标准规范可依,所以要求厂商即要懂前端图像处理,又要懂网络传输、网络存储、软件管理平台开发,那么无形中就提高了高清视频监控行业准入门槛,通过近期参加了不少高清数字论坛交流,发现提供整体高清解决方案并具备全线产品的厂家少之又少。
“造势”是高清视频监控市场拓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此处所谓“造势”是指将高清概念真正落实到行业应用, 一是需要大量的市场宣传及活动推广,二是需要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促进,如智能电网、智能交通、互联网等相关概念政策,以实现高清监控方案在大行业中的推进,三是需要通过各种中小型应用领域,推进高清监控解决方案的民用化,以量化的中小案例实现高清方案在用户群和工程商中的大认知。
蛋糕肯定会被做大,但是随着高清监控厂商如雨后春笋般的增长以及传统大型安防厂商的快速转型,高清厂商最应该考虑也是如何在高清造势的战火中不当炮灰,站住脚,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毕竟剩者为王!
电力监控之高清、智能与融合
电力行业监控主要以变电站监控为主,早期主要力求图像部分能看得见,数据部分能拿得到,也就是电力行业常说的“五遥”,随着2008年那场特大雨雪灾害,造成了大规模的输电线路中断,导致大规模的停电,以及随着自然环境的不稳定因素的增加,国家为提高电力系统的防范保障级别,下发了《关于加强电力系统抗灾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各种监测、预警、应急等保障机制, 国家电网及南方电网为响应国家政策,也随之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标准规范。
 高清,很显然,传统的变电站的标清监控逐渐不能满足电力系统日益发展的要求,传统的标清仅仅能解决看得见的问题,而现在提出的要求是要能看得清细节,对于变电站而言,我们需要看到的不仅仅是刀闸的闭合,而是要看到刀闸的细节变化,如接触不良导致发热而引起的金属变色,以及相关仪表盘细节刻度的微小变化等等,进而使工作人员及时可以将故障排除在萌芽状态。
智能,当清晰度不是问题,前端高清摄像机越来越接近于人的眼睛,甚至比眼睛更能观察得到的细节的话,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针对前端所采集到的高清视频源的处理了,亦即智能分析、处理技术了,软件技术及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针对前端图像细节的变化而产生相应触发与联动,特别是对于较多处于偏远地区的变电站而言,可以较好的实现远程维护、远程控制、远程管理,进而节省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真正实现无人值守。
融合,融合通信、统一通信(UC)在IT圈里面,已经不是什么陌生词,通常指我们通讯方式有多种,比如:电话、手机、邮件、短信、即时信息等,为实现高效应用,统一管理,使其融合到一个集中管理平台,那么针对电力监控,我们为什么要融合?
按照目前变电站监控实际应用情况来看,由于各区域的监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较多子系统相对独立,如环境监测子系统、安全防范子系统、消防报警子系统、空调子系统等,造成了各子系统维护管理成本较高,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动性较差,不能实现变电站的统一综合管理,通过融合机制,将各子系统软、硬件整合至一个平台之上,亦即通过一个平台,实现对变电站的视频图像、环境检测、安全防范等子系统的统一管理。
站端需要All in one
电力行业监控的核心在站端监控,而站端的监控存在着一定复杂性和多样性,主要包括重要区域场所监控、电力系统设备运行状态监控、环境温湿度监控、空调监控以及各种安消防监控等,同时由于国网、南网各不同区域的变电站,现状与需求都在着较多的差异性,如视频监控方面,有的站端为全模拟接入,有的站端为数模混和接入,有的站端需求为全高清接入,而且对模拟量、开关量等相关数据的监控点数量不一。
据了解,目前在业内较少有厂家能通过一台设备完成对模拟视频接入、高清视频接入、动环、报警、门禁、视频硬解码输出等多功能应用,大多数厂家的解决方案仍采用各子系统设备对接互联、调用来解决,但是由于各子系统功能相对独立,无法真正实现各子系统高度兼容,无法真正实现站端的综合统一监控管理。
针对以上需求,我们实际是需要一台同时可以满足不同站端,即:同时可以实现模拟前端接入、高清前端接入、动环检测、报警门禁、存储、输出等于一体,易管理、易维护、兼容性强,即可灵活组合又能统一管理的All in one 设备平台。
换种思维All in one
我们所了解传统的All in one 大部分是把较多的功能固化到某一台设备里面,把一台设备进行多功能化,这种方法同时也具备相应的缺点,即:缺少灵活性,特别是目前智能电网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区域变电站端的电力监控技术应用水平落差比较大,单一的整合型设备并不能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所以,建议在站端采用硬件板卡化、软件模块化的灵活组合型的采集管理设备。
硬件板卡化:无论是在国网或南网,在智能电网的推进中,变电站以三种形态同时存在,即站端新建、站端改造、站端扩建,同时对接模拟摄像机、高清摄像机、各子系统开关量接口、模拟量接口等各种数据量接口量需求不一,那么硬件板卡化的组合方式,可以同时满足不同变电站的物理接口的需求。
软件模块化:通过融合,将传统的各独立子系统,整合为现有站端集控平台各个功能模块,在保持功能独立的同时,兼具各子系统模块联动性,同时具备在一个平台上的可管理性,同时提供管理维护效率、节省人力资源成本。
平台兼容化:电力监控早期发展的主要集中国家的“十一五“期间,当时主要以“五遥”为主,现在处于至“十二五“的过度期间,更关注的是智能电网、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在过渡的过程中,由于各区站平台的采用也不尽相同,所以站端All in one 时,也应充分考虑到面向不同区站平台的对接,真正实现区站平台对站端系统的大管理。
[深圳同尊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想第一时间了解安防行业的重磅新闻吗?请立即关注中安网官方微信(微信号:cpscomcn)——安防行业第一人气微信,万千精彩,千万不要错过!!!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24小时阅读排行
本周阅读排行